数字化平台助力中药材交易市场焕发生机
数字技术以破竹之势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在中药材领域,数字化平台正引领产业变革,对中药材的贸易流通和品质溯源发挥重要作用。
2024年7月印发的《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加快中药全产业链数字化驱动,强化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,借助大数据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技术,推动从中药材种植生态环境、农事管理、采收、加工炮制、包装、仓储、养护、流通储存到处方流转、审方、调剂、配送、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估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合理利用,赋能中药产品质量管理,为中药材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。
安徽亳州是我国的“千年药都”。作为全国首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,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占地1000亩,入驻药企2000多家,摊位总量超8000个,日上市中药材2800余种,日客流量约6万人次。
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文化宣传经理李宁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,近年来,市场利用数字化、信息化等手段,建立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中药材数字智慧交易体系,加快构建“专业化、数字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”的智慧药市。市场管理逐步规范,实行统一包装、仓储、标牌、质检、核算等业务。同时,还打造了中药资源招标采购平台,提高市场管理、询价、服务、信息流转效率,使中药材交易更便捷。
“古滇南多本草,无云药不成方”,这句古语深刻揭示了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广泛影响。近日,“数字云药”平台正式上线,旨在聚合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,形成支撑中药材新质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,为云南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壮大注入强劲动力。据介绍,“数字云药”平台将整合云南省内外中药材产业资源,实现中药材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。同时,平台还将提供中药材市场信息、价格走势、质量标准等公共服务,为中药材产业的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服务保障。
文山三七、昭通天麻、云南虫草和普洱茶被称作“云南四宝”。如何推广这些特色农产品,为它们插上数智化的羽翼?2024年11月7日,“数智云药(文山)交易中心”正式投入运营,将推动中药材产业数字化转型,助力文山三七产业升级。据悉,“数智云药(文山)交易中心”是云南白药集团“1+1+N”中药材产业体系中首个产地项目。该交易中心将从种植端的土地寻源、良种认定、技术指导,到加工端的产品代工、仓储、检测,再到流通端的交易、物流、金融服务,以及商务端的多元化服务着手,致力构建全方位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,推动实现中药材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可追溯,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交易的效率和公信力。
河北省同样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。近日,河北省中药材平台正式上线运行。该平台由建投中药材公司建设运营、建投数字公司开发搭建,通过数字化手段,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贸易提供一站式服务,推动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。平台涵盖中药材在线交易、供求信息发布与展示、招标竞价、药材资讯展示等主要功能,实现数字赋能中药材交易。
此外,综合性的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也将目光锁定在了中药材上,纷纷上线香辛料等中药材品种。1月9日,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举行孜然品种上市启动仪式。依托岳普湖县得天独厚的孜然种植产业,积极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”融合,打通孜然产业链中的难点堵点,以实现孜然产业效益和质量双提升,争夺孜然国际定价权。
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也于2024年上线了人参、花椒、孜然等中药材及香辛料。据介绍,目前这些品种的交易量已初具规模,对盘活中小贸易商库存、打通企业流通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在多方努力下,数字技术正逐步融入中药材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实现全流程数据的有效贯通,全力谱写数智化的“国药瑰宝”。
(文章来源:期货日报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