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来:“川观”必须把四川当成是整个世界、整个中国的一部分来理解|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
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
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摄影 向宇
1月18日下午,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。川观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,中国作协副主席、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颁奖典礼上作主题演讲。
“首先要感谢获奖榜单当中四川省外的、从事各个门类写作的作家们,谢谢你们把作品奉献给了这个奖。”在阿来看来,川观文学奖应该具有更宽广的、超越四川盆地的眼光,而上述作家的作品能够直接呈现到四川作家面前,其中的方式方法一定会对后者带来启迪和巧思。
阿来在颁奖典礼上作主题演讲
对四川本地的获奖作家们,阿来同样深表感谢,因为这样一个奖项离不开他们的参与。“川观文学奖这个名字起得真好。‘川观’可能是用四川人的眼光看四川的历史跟现实,写中国故事的同时写四川故事,写出中国气派的同时写出四川气派。但是,我们自己站在这样一个盆地里面怎么观四川?这是非常要紧的。”
阿来由此回溯了现代四川作家的写作传统。“我一直讲,四川的小说、叙事文学,大传统当中有一个小传统。这个小传统是由李劼人、巴金等等一路写作延续下来的,是最好的‘川观’——四川的题材,四川的体验。”不过阿来提醒道,那个时代还有非常多的写作同行,为何大浪淘沙之后,巴金、李劼人的名字、作品仍然熠熠生辉,不断给后人启迪?“我想最重要的东西是他们的第二重观察,就是世界的眼光。”
阿来说,鸦片战争以后,全世界的图景在我们眼前打开,人们认识到,别处也有非常有特点的、辉煌的文学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动下,巴金、李劼人不约而同地走出四川盆地,飘洋过海去到法国,接受最新的时代大潮的荡涤,吸收新的思想方法,新的审美方式,新的修辞和语言。“所以在我的理解,‘川观’必须要对世界了解,必须把四川当成是整个世界、整个中国的一部分来看,它首先是跟世界联系在一起的,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地理或者文化单元。”
对于巴金、李劼人这两位作家,我们还需要深入发掘他们方法论上的意义,学习处理地方跟世界、跟国家之间的关系。“文学确实需要这样的观察层面,我们要重新接续这个光荣的小传统。更重要的,我们必须要怀有非常强烈的意愿,认识到他们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,而且开拓之初就达到了这样的一种高度。”阿来表示,“川观”,观世界、观四川、观世界当中的四川、观中国当中的四川,这是非常要紧的视角。
在欢迎别人走入四川、书写四川的同时,四川人也带着他们自己的性格、自己的观点、自己的态度、自己的文化走向全国。“大家在讲苏东坡达观的时候,往往会说他从佛、道当中得到的滋养。但是我想恐怕有一些时候,四川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’形成的这样的一种天性,也在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阿来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