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瓯海2024(10)丨强教促强城 主城教育发展提质提速
编者按:2024年,瓯海政治本色更加突出、发展特色更加鲜明、城市底色更加靓丽、民生成色更加厚实,干出了成效、干出了态势。为了全面客观反映瓯海区城市发展的高光成就、幸福时刻,瓯海区融媒体中心开设“幸福瓯海2024”新媒体专栏,聚焦瓯海各领域的典型经验、亮点成果、工作实绩,全景展示“科教新区、山水瓯海”新跃升中的幸福故事。
首批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、高标准通过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地核查、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市第一、率全市之先入选“央馆人工智能课程”规模化应用试点区……回顾2024年,对瓯海教育而言,是创新和突破的一年。
过去一年,瓯海锚定“主城教育”发展目标,围绕提升教育办学品质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等方面,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,奋力书写教育发展的时代答卷。
优化校网,打造家门口好学校温州中学作为全市普高教育的“顶流”,一直以来都是全市学子的“梦想港”。去年9月,备受关注的温州中学附属初中正式在瓯海揭牌投用,温州中学附属教育合作项目的签约也为瓯海教育事业注入强劲动能,加快推动瓯海“主城教育”五年计划,进一步提升瓯海教育首位度和影响力。
“瓯海教育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了。”这是不少瓯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感受。近年来,瓯海打造温州榕园学校、区外国语学校、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一批具有“名师、名生、名气”的名校,受到普遍认可和一致点赞,教育品牌更响。从数据看,全区公办园、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72.29%和94.4%,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6%,稳居全市第一梯队。
2024年,在原有校网基础上,瓯海根据人口分布、流动趋势、学校密度等因素进行优化调整和整体提升,一批批高水平的“窗口学校”不断涌现。过去一年,瓯海共建成投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瞿溪校区等8所中小学;建成投用瓯海区榕盛幼儿园等7所公办园,新增学位2340个;改造提升和有机更新27所学校,撤并2所办学条件薄弱学校,停招3所小规模学校,成立瓯海区公办特殊教育学校。
创新融合,构建特色教育体系无边界科学教育是什么样子?过去一年,瓯海在全市首创了“无边界科学教育”品牌,突破时间、空间、师资、学科、评价等界限,打造“人人皆学、时时能学、处处可学”的学习环境,推动科学教育向“无边界”突破。
瓯海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谢杰妹认为,无边界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的未来样态。围绕无边界科学教育,瓯海还衔接青年科学家峰会落地科创成果,出台《新时代瓯海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方案》,畅通家庭实验室、科学部落格、户外科学课等多场景,打造全域科学教育新生态。
在育人体系中,劳动教育也是关键一环。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,瓯海结合区域特点,形成了以“政府主导、学校主体、家社协同、全域推进”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格局。去年6月,瓯海承办全国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并作区域典型发言,“瓯海经验”得到推广。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,瓯海实现市级智慧校园覆盖率达95%以上,率先在全区初中全面推广AI智慧体育,为2万多名初中学生建立运动监测个人档案。
此外,瓯海还不断拓宽教育视野,加速构建融合教育体系,形成了托幼托育优质普及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、职业教育国家“双优”、特殊教育优质融合、终身教育体系完备的发展大格局,逐步焕发出“主城教育”的崭新活力。
注重培优,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。以打造“主城教育”为目标,瓯海加大人才培育力度,全力推进名师、名校长、名班主任“三支队伍”建设。聚力教师成才,瓯海构建“全域型”教师职业发展系统,提高班主任、农村教师岗位待遇和工作补贴,鼓励教师到农村支教。此外,瓯海通过打造“橄榄型”教师成长梯队,优培头部名师团队,广培中坚良师队伍,精培基础学科骨干。2024年培养正高级教授、学科骨干等274人,数量全市最多。
紧抓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,瓯海区积极探索教师立体评价“1+10”综合改革,确定以师德为先的价值定位,以突出评价教育教学能力和对学校发展贡献度为重点,构建涵盖校长评价改革、班主任评价改革、研训员评价改革、高级教师复评改革、名师评价改革、良师评价改革、增值评价改革等十大评价改革项目的多维度立体式教育评价体系。
“在瓯海当老师获得感很强。”这是不少瓯海教师的真实感受。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,瓯海牢牢抓住“就餐质量、教师午休、就近停车、弹性上下班”等“关键小事”,让教师在校园的每一天都感到满满的幸福感、归属感,缓解教师压力。去年教师节,瓯海区教育局就联合多家企业献上惠师“大礼包”,包括免费中医诊疗、乐园畅游等福利,感谢教师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。
编辑: 马慧琼
-
上一篇
黑龙江:镜泊湖冬捕节启幕 -
下一篇
哈里斯称山火受灾者“保持耐心至关重要”,被嘲讽